目前,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位居前三甲的格局依旧未变。截至4月22日,至少有22个省份发布了一季度GDP数据。
近日,各省份2021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陆续公布。7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作为第二名的苏大强,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5878.38亿元,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6.4%。湖北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叶福生称,今年一季度湖北省经济开局漂亮,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受上年同期基数低、就地过年增加工作日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湖北经济恢复向好发展的体现。其中,湖北(58.3%)、海南(19.8%)、江苏(19.2%)、安徽(18.7%)、广东(18.6%)、江西(18.4%)、重庆(18.4%)这7个省份的GDP增速跑赢全国GDP增速。
海南省统计局副局长王瑜称,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扣除基数影响后更能客观反映经济恢复和实际发展情况,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好于全国2.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好于全国5.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好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全国一季度GDP增速反弹到两位数,地方层面也是如此。具体来看,要围绕收、支、管、调、防五个方面下功夫:在收入方面,有效发挥收入政策作用,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在支出方面,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在管理方面,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在调节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调控和收入分配职能,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防风险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围绕收、支、管、调、防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要系统谋划财政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四是加强预算控制约束和风险防控,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五是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以省级财政为主体建设覆盖本地区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并与中央财政对接,建立完善全覆盖、全链条的转移支付资金监控机制。
欧文汉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政体制改革放到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考量和谋划。为支持落实这一目标,中央财政将如何发力?首先,大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做大经济蛋糕。
三是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预算安排的长期指导思想,完善财政直达机制。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 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是完善我国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内容。第三,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按照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结合消费税立法统筹研究推进改革。
完善减税降费 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支持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推动落实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以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其中减税约为4.7万亿元,降费约为2.9万亿元。另一方面,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王建凡表示,将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体现国家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欧文汉表示,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继续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突出强化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继续清理收费基金。
一是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各级预算安排要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我们将综合考虑财政可持续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的需要,平衡好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着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落实机制,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十四五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7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一一解答。欧文汉说,财政要支持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制度。一方面,健全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税源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优化支出,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科技创新?欧文汉表示,财政部门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支出结构,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将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扩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支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
提升减税降费政策效果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在这一过程中,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兜牢三保底线,关乎民生安稳、社会安定。三是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对涉及疫情防控保供等临时性、应急性政策,到期后停止执行。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我国将健全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税源,同时将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对2020年出台的应对疫情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分类调整、有序退出。
采取直达方式能让这些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强化基层财力保障,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和惠企利民资金精准落地。李敬辉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直达资金机制,明确机构设置,强化中央部门指导和监督职责,对直达资金进行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控。
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将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推动进一步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包括支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机会均等;推动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二次分配调节作用;发挥好慈善组织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领域的第三次分配作用。
二是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四是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扩围直达资金,兜牢三保底线根据部署,今年将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行直达管理的资金增至2.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1万亿元。二是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分好经济蛋糕。在落实普惠性政策的同时,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未来,将通过直达机制强化三保财力支撑,同时还将在指导地方预算安排、库款拨付,完善政策评估、预算审核,以及强化资金运行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保障资金及时、足额落地,有效防范风险。
三是强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将推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举国体制,切实保障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经费,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中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稳定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这些资金用于哪些方面?财政部门如何强化管理?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表示,直达资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般性转移支付,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三保提供财力来源;共同转移支付,比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领域基本民生保障资金;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如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4月7日,国新办举行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发布会。
在推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将强化科技资源统筹,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等。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增幅都在10%以上。